首页 | 繁体中文 | 网站留言 |
小视频
片花
影评
观影 影星 影史 片段 视听
藏片类型
首 页 影 评 影史 二战海战十大明星兵器系列 美国希金斯登陆艇舰
二战海战十大明星兵器系列 美国希金斯登陆艇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英盟军的战略反攻大多是以两栖登陆作战为序幕,进而向陆地(岛屿)纵深推进展开决战。从太平洋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到冲绳岛战役,从北非的阿尔及尔大登陆到突尼斯桥头堡战役,从欧洲的西西里岛战役到诺曼底登陆大战,总是乌泱乌泱的美制希金斯登陆艇一马当先冲抵滩头,冒着枪林弹雨将大量兵员、武器输送上岸,率先奏响反攻作战的序曲。据统计,二战中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超过600次,各参战国共生产了超过7万艘登陆艇(舰),而美国的登陆艇(舰)产量就占64500艘,其中的绝对大头又出自希金斯造船厂。大规模登陆作战的战略战役意义重大,盟军假如没有数万艘希金斯登陆艇(舰)保证源源不断输送作战力量,还不知道要吃多少败仗?战争的胜利也必定要无期限推迟。盟军欧洲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曾高度评价希金斯登陆艇(舰)及其发明者希金斯——“这是二战中最重要的作战武器,而希金斯则帮助我们赢得了这场战争。”足见希金斯登陆艇(舰)的重要作用,它与威利斯吉普车、T-34坦克、P-51战斗机、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并称为二战“五大胜利武器”。

美制希金斯LCVP型人员/车辆登陆艇基本参数:艇长10.9米,艇宽3.2米,排水量12吨,满载条件下吃水1米,采用225马力格雷·马林柴油发动机推进,轻载最大航速12节,续航力110海里/9节,可装载36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一辆轻型卡车、或3.68吨作战物资,配备艇员3人,7.62毫米M1919式重机枪2挺。LCVP登陆艇是二战中各型登陆艇中产量最大的,美国生产了23398艘,英国授权生产数量不详。

说起现代登陆艇(舰)在海军舰船中还是个小字辈,最早发明登陆艇的是日本人,而且与咱中国有关。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会战中,日军增援部队乘船而来,因上海各处港口及航道基本已被中方封锁,日军第11师团即迂回到长江南岸太仓一带强行登陆,大型运兵船无法直接靠岸,日军须先换乘小型船艇、舢板再驶抵滩头,不仅登陆速度极慢,还有多艘船只在浅水区搁浅,日军只能弃船泅水上岸,身材矮小的鬼子兵饱受水淹之苦,少量中国守军乘机开火杀伤小鬼子上百人。受此刺激,小日本率先研制出现代意义上的前开门登陆艇,先是用运输船改建,后是专门设计制造“大发动艇”,日军装备登陆艇后广泛用于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这种登陆艇采用平船底设计,吃水极浅可以直接冲上滩头,螺旋桨包在艇尾内,避免与水底碰撞,艇首设有可开关的舱门吊桥,放下吊桥后装载的人员和车辆基本不用涉水或少涉水即可登岸。登陆作战时登陆艇通常由大型运输船或船坞登陆舰装载,到近岸由吊车卸下或直接驶出船坞,使登陆速度大大加快,减少了暴露在敌方火力下的时间。若将小型登陆艇的尺寸放大,可形成不同运力的登陆艇,再加层、隔舱且排水量超过500吨,即是登陆舰。大型登陆舰的好处是登陆部队可以不必在海上换乘,直接从岸到岸输送,但因其吃水加大受岸滩地形的限制也要大一些。

安德鲁·杰克逊·希金斯(1886年8月—1952年8月),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普拉特县人,出身贫寒,中学未念完就辍学了,打工、当兵、做生意摸爬滚打了十余年,可穷屌丝也有梦想,希金斯就极具创业头脑和设计天赋,一战期间他在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开了一家小型造船厂,正位于美国最大河流密西西比河入海口。希金斯第一个设计作品是可以在浅水区拖拽漂浮原木的小型拖船,这是密西西比河两岸林区伐木场非常需要的船只,为希金斯赚来“第一桶金”。因此,希金斯对设计在浅水区航行的船只有独门绝技,他设计的“灵感”号飞艇可以在30—40厘米水深中高速航行。到二战爆发前,希金斯的造船厂初具规模,四个儿子也子承父业,在船厂从事设计和管理工作。希金斯造船厂与美国军方打交道仅限于获得海军少量鱼雷快艇订单,这时的希金斯造船厂,对军方而言还是可有可无的小制造商。希金斯的造船厂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成为船舶帝国,希金斯本人之所以能够火速蹿红扬名立万,则得益于战争的爆发,是战争让希金斯名利双收,当然另一点也非常重要,希金斯就是那个准备最好的人。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希金斯设计的“尤利卡”号浅水运输艇被美国海军陆战队看中,只是此艇还没有艇首吊桥,在艇首是挂有一架人员舷梯,虽然各项性能优秀,但还是属于老式登陆艇。“美国现代两栖作战之父”、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师长霍兰德·史密斯将军对“尤利卡”号寄予厚望,但对其不能输送车辆不甚满意,要知道美国大兵是多么依赖机械化。1941年3月,希金斯生命中的贵人降临,曾任美国海军陆战队驻上海情报官、现任史密斯将军装备助理的维克多·H·克鲁拉克中尉找到希金斯,拿出一张带有艇首吊桥的日本登陆艇的照片,这可是克鲁拉克在1937年“八·一三”第二次淞沪会战中吴淞口冒死亲自拍摂的。这张照片犹如醍醐灌顶,使希金斯茅塞顿开,立即在“尤利卡”号的基础上设计出全新的“人员/车辆登陆艇”(简称LCVP)基本型,人们习惯称之为“希金斯艇”。革命性的新型登陆艇有了,希金斯和史密斯颇为兴奋,极力推动定型生产,可美国海军部造船和维修局却不甚感冒,拒绝将其列装。因为采取中立政策的美国并不准备直接参加二战,对咄咄逼人的小日本一直在打“绥靖”牌,整个美军对战争的准备是一种漫不经心的状态。其实早在4年前,克鲁拉克在上海就向上峰写了一份13页的报告,详细记述了日军新型登陆艇的使用和技术特征,还附上各个角度清晰的登陆艇照片,克鲁拉克还在报告中特意写上:“这才是美国陆战队需要的登陆艇!”可这份珍贵的报告转辗送到华盛顿五角大楼海军部后,竟被某个军官在报告封面戏谑地标注上“某个傻瓜从中国发回的报告”,扔在文件柜里不了了之。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不以山姆大叔的意志为转移猛然爆发,被架在火上烤的美国佬只得仓促应战。现实总是更具戏剧性,希金斯在一夜之间便从海军部不受待见的人摇身一变成为海军部的装备救星。因为有战争就需要武器装备,美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海军陆战队,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仅其次,此时他们最缺乏的装备就是两栖登陆艇(舰)。于是,来自美军和英军的大量登陆艇订单让希金斯喜出望外又应接不暇,追加的订单还源源不断。希金斯将造船厂迅速扩充为7个分厂,招募工人达到2万多人,短短一年就成为美国最大的船舶制造商。除了生产基本型的LCVP登陆艇外,希金斯和他的设计团队还根据美军、英军的需求,开发设计出十几种不同吨位和用途的登陆艇(舰),如LCM机械化登陆艇、LCI步兵登陆艇、LCT坦克登陆艇、LSI大型步兵登陆舰、LST1-2大型坦克登陆舰、LSD船坞登陆舰等等,排水量涵盖10吨到4000多吨,每种型号的需求量都在上千艘,希金斯造船厂再加足马力也根本干不过来,许多订单是与其他造船厂共同完成的,包括克里斯船厂、欧文斯快艇公司等20多家造船企业。不得不佩服美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在希金斯造船厂的装配流水线上,一艘小型登陆艇60小时左右就完活,数千吨的登陆舰也就两个月完工,以致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942年9月29日亲赴希金斯造船厂视察,为生产一线的工人加油鼓劲,这也给希金斯大大长了脸。据美国官方数据,到1943年7月,希金斯造船厂建造的登陆艇(舰)超过了全国其他所有造船厂建造船只的总和,连远在大洋彼岸的希特勒都知道希金斯的名字,把他称为“诺亚二世”;此时美国海军拥有的1.4万多艘舰船中,92%是出自希金斯造船厂的设计,近9000艘是在新奥尔良制造的。虽说这种按艘计算有点忽悠人,毕竟一艘战列舰的吨位要顶上千艘登陆艇,但仍然反映出希金斯造船厂不容忽视的地位。因为一艘登陆艇看似不起眼,可成百上千聚集在一起,就成为一种战略进攻性武器。

说起两栖登陆作战,其复杂和惨烈程度比陆战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英国要比美国早两年投入二战,在美国老弟未出手前,约翰牛这仗打得总是七零八落的,凸显没落帝国已没有唱主角的底气了。在1942年8月19日,英军在英吉利海峡法国迪厄普展开了一场登陆作战,共有6100人参与登陆行动,主力是加拿大第2步兵师5000人,英军有1000余人的突击队,美军只有50人(这是派观察员的节奏)。这场战役最终惨败,登陆部队伤亡及被俘超过3600人,只有不到一半的人乘船撤回英国,英国皇家空军、皇家海军还阵亡600余人,损失大量坦克、战机、舰船等装备。单从军事角度分析,此战失利的主要原因一是没有取得绝对制空权,空中火力支援保护不够;再一个关键就是登陆舰船严重不足,英军东拼西凑也就找来100多艘登陆艇(舰),造成首波登陆兵力太少,后续支援兵力又无法安排。有人说这场战役就是丘吉尔在作秀,还有人说这是为两年后的诺曼底登陆做实验积累经验,如果说前句话还有几分道理,后句话基本就是瞎扯淡了,谁敢拿大量士兵的生命去做实验?可别让当兵的知道他的名字,再说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就一直没闲着,什么样的登陆战经验还积累不起来?此战至少说明,英国并不具备单独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实力。

说到太平洋战场的登陆作战,是整个二战中频度最高、最血腥的,好在与英军的窘境比,美军在太平洋诸夺岛登陆战中动辄就使用数百上千艘登陆艇(舰),制空权、制海权也基本是由美军控制的,这就为最终夺取胜利奠定了基础。美军最早的两栖登陆作战从1942年8月7日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打起,沿西南太平洋、中太平洋、西太平洋“蛙跳”一直打到小日本的家门口,最后以1945年7月2日胜利结束冲绳岛战役为终止,中大规模登陆战役达到20次,小规模登陆战斗不计其数。由于日军在太平洋重兵设置了三道岛链防御线,经营多年永备工事,再加上日军作战极其顽强,美军连续的登陆作战打得异常艰难,单场战役持续时间较长(最长的瓜岛超过6个月),伤亡也比较大,尤其以瓜岛、塞班岛、硫磺岛、冲绳岛登陆战最为残酷。但大量希金斯登陆艇(舰)的运用为美军始终保持兵力、武器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像LST(2)两栖坦克登陆舰(产量1051艘)一次可输送20辆M4谢尔曼中型坦克上岸,可轻易碾压日军薄皮的95式轻型坦克,M4喷火坦克更是清除洞穴中日军的利器。美军还将部分希金斯登陆艇改装成火力支援艇,抵近滩头用火箭炮、加农炮、迫击炮、机关炮等直接猛轰防守敌军,为步兵登陆扫清障碍。可以这么说:没有“希金斯艇”,就没有太平洋战争的胜利。

虽说太平洋战争美军从头打到尾,但美军单次投入登陆作战兵力基本都在10万人上下,投入兵力最多的冲绳岛战役总共也就24万人,而1944年6月6日的诺曼底登陆才是对美军最大的考验。这是一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盟军参战兵力达到287万人,首波登陆兵力就是17.6万人,如此庞大的登陆战役组织协同极其复杂,足足准备了一年多,共调集登陆艇(舰)4162艘、运输船5000余艘。登陆D日,盟军首波数千艘登陆艇潮水一样涌向法国北部犹他、奥马哈、金滩、朱诺和剑滩五处海滩,登陆盟军经激烈战斗巩固住桥头堡,后续大型登陆舰、运输船(借助浮动码头)载运着支援兵力、武器和作战物资接憧而至登陆场,到7月中旬,数百万盟军全部渡过英吉利海峡,兵力单薄又分散的防守德军无法抵御盟军源源不断的攻势,最终败北。作为这场世纪大战总指挥的艾森豪威尔将军,自然深知“希金斯艇”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才有了前面那句褒奖有加的评语。

综观现代两栖登陆作战,首先就要解决兵力输送能力和制海、制空权问题,前面提到的英军迪厄普登陆战以及后来的解放军金门岛登陆战,吃亏主要吃在登陆舰船不足上。登陆部队上岸就是背水之战,没有后续部队支援或没有撤退保障舰船,连退路都没有。因此,二战中也就美国具有这种大规模远洋跨海两栖登陆作战能力,其背后支撑的是一个强大的工业制造帝国。英国原计划在1944年夏在缅甸仰光实施大规模登陆,代号“吸血鬼”作战计划,以扭转缅印战场的不利局面,但就是因为无法解决登陆舰船问题,迟至日军投降也没有实施。

希金斯不愧是设计天才,他不仅是美制登陆艇的代名词,设计鱼雷快艇也是强项而且更早,并为他赢来第一份美军订单。美国海军的鱼雷快艇起步很晚,直到1938年才开始公开招标设计,希金斯自然不能放过这个机会,玩浅水高速艇咱是大拿啊,他亲自操刀设计的两种鱼雷快艇方案在众多设计中脱颖而出,1939年获得美国海军8艘鱼雷快艇样艇中2艘的订单,编号为PT-5和PT-6,接着8艘样艇共同参加了美国海军组织的竞标定型测试,希金斯的PT-6被美军相中,再略加改进的PT-6(2)在1941年11月为希金斯获得24艘订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希金斯又推出改进型PT-71,成为二战美国海军三种标准型鱼雷快艇之一,因PT-71艇身长23.8米,也被称为“希金斯23.8米型”,希金斯造船厂生产该型鱼雷快艇达221艘,活跃在各大洋击沉过不少日军、德军舰船。

根据美国《租借法案》,希金斯造船厂出产的登陆艇(舰)和鱼雷快艇曾大量提供给英国、苏联等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贡献。在1940年代的美国,有“北有凯泽,南有希金斯”之说(凯泽发明了“自由轮”,二战中生产了2700多艘,是美国战时海上运输的主力),希金斯成为励志的“平民英雄”,他还拥有30项发明专利,是美国人“想象力、聪明才智和单纯的驱动力的象征。”美国著名的《新闻周刊》评价希金斯是“一个真正的大师建设者,拥有意志的力量、头脑、驱动和大胆。”可惜当今的人们大多将他遗忘,度娘上竟没有希金斯的中文介绍,反倒是阿猫阿狗的一大堆。

二战胜利后,美国大量登陆舰艇作为战后剩余物资处理给了所谓的盟友,国民党海军接受了100余艘美制登陆艇(舰),并以中文命名加以区分,如LST大型坦克登陆舰为“中”字头,LCM机械化登陆艇为“美”字头,LSI大型步兵登陆舰为“联”字头,LCT(LCU)中型坦克登陆艇为“合”字头,即“中美联合”。在解放战争后期这批登陆艇(舰)中的一部分或起义或被我军缴获,成为新中国人民海军登陆舰艇的主力,曾在1955年解放一江山岛登陆战中发挥重要作用,一直服役至1990年代。上图为解放军海军926“大别山”号登陆舰,即是美制LST坦克登陆舰(解放军海军同型舰有17艘)。1999年5月在中国南沙群岛仁爱礁碰瓷坐滩的菲律宾海军57号登陆舰,也是一艘美制LST坦克登陆舰,不过希老爷子要是看到那艘船的破败垃圾样,一定会从坟里蹦出来。

二战结束后,没了军方订单的希金斯造船厂迅速没落,希金斯也淡出人们视野,但鉴于二战大功臣“希金斯艇”出自新奥尔良,美国唯一的国家二战纪念博物馆就选址在新奥尔良市。博物馆建筑面积达2.64万平方米,馆中收藏了26万件二战文物、资料和兵器装备,用图片、文字、实物、语音、视频等手段全面介绍美国视角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直面战争对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缅怀那些为二战胜利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人。

出处:二战风云录

栏目: 影史
2024-08-31 (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wx24.cn 所属影评栏目:经典电影典藏 V7.0 © 2014-2024
联络:
网站留言 或 致E-mail:wx24cn@163.com  关注微信号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
GMT+8 2024-09-18 15:20